來源食品產業網 (記者丁銘)一盤大火炕、一張小炕桌,紅火火的窗花玻璃上貼,金燦燦的玉米棒子門楣上掛;一把大鐵勺、一口大鐵鍋,人們圍著熱氣騰騰的大鍋現做現吃。這可不是在農家,而是如今內蒙古自治區各大城市中日益紅火的五谷雜糧餐館。
這些具有鄉野風格的粗糧餐館,近年來在內蒙古各地漸漸興起。在城市生猛海鮮、宮廷御膳飯店林立的餐飲業中,鄉村味道十足的五谷雜糧農家菜館、蕎麥館、莜面館,猶如吹入城市中的一股帶有糧香的鄉野清風。
五谷雜糧餐館經營的全是玉米、蕎麥、莜面、高粱等粗糧。內蒙古東西南北各地農村的傳統風味應有盡有,有玉米面窩頭、稀酸飯、蕎面饸饹、莜面窩窩、大燴菜等上百種。雜糧餐館基本上按照農村鄉俗的做法制做,相應地作了一些改進,將粗糧細做、精做。
習慣上,人們把日常吃的米、面粉稱做細糧,把玉米、小米、高粱、蕎麥、莜面、薯類等稱做粗糧。近年來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粗糧又悄然回到了人們的餐桌上。記者在呼和浩特市一些五谷雜糧餐館看到,來就餐的顧客上有七八十歲的老年人,下有五六歲的小娃娃,有城里人,也有鄉下人,還有外地來的賓客,一大家子扶老攜幼來就餐的尤其多。鄉下人吃的是實惠,城里人吃的是鄉味。
內蒙古的五谷雜糧不僅吃火了當地,也傳到了其他地方。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深圳等大城市的餐飲業主也紛紛慕名來此取經,想與內蒙古的五谷雜糧農家菜餐館搞連鎖經營,把內蒙古的農家菜風味引入外地大城市,帶入南方。如今,以經營莜面為主的西貝、半畝地等餐館已把連鎖店開到了北京等十幾個大城市。
業內人士認為,五谷雜糧農家菜能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業興起并紅火,主要是人們對膳食結構追求返璞歸真,逐漸認識到人食五谷雜糧的好處。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,五谷雜糧兼有低糖、高營養等特點,也滿足了現代人既要吃飽吃好,還要吃出營養價值的要求。
采編:baofeng
|